推薦你試聽可能會改變你一生的英文課:
財政部公布台灣今年1月進出口統計,出口成長3.4%,南韓衰退0.4%、大陸衰退3.3%,台灣表現很好。若以去年出口比較,台灣出口成長亦高於南韓、新加坡、日本。出口暢旺,有助於帶動經濟穩健成長。但喜訊中我們也看到警訊,需要朝野共同努力,幫助台灣持續進步。台灣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出口對於經濟成長的貢獻度高。以去年為例,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51%,其中出口貢獻3.91個百分點,國內需求則貢獻2.83個百分點。由上面數據可以看出,台灣消費及投資等國內需求對於台灣經濟成長的貢獻低於出口,出口暢旺與否,與台灣經濟成長息息相關。if (typeof(ONEAD) !== "undefined"){ONEAD.cmd = ONEAD.cmd || [];ONEAD.cmd.push(function(){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觀察台灣與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現況,可以發現台灣對美國出口大幅成長,是支撐去年出口成長的主因。中國大陸是台灣第1大出口地區,去年台灣出口至中國大陸金額僅成長0.4%;東協6國是第2大出口地區,去年台灣出口至東協6國的金額也僅成長1.3%。既使今年1月中國大陸及美國的出口成長最大,依序成長9.5%及8.1%,然而台灣對東協6國出口仍然衰退7.5%。中國大陸及東協6國是台灣企業海外設廠生產的重鎮,過去是藉由緊密的產業分工而帶動暢旺的進出口。近年來,台灣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逐年提高,從2011年的50.5%已升至2014年12月的57.5%,其中資訊通訊產品及電機產品的海外生產比更高達9成及6成8,顯示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情況愈來愈常見,如果海外生產比重增加的同時伴隨著出口成長,顯示海外投資生產仍可藉由出口成長帶動台灣經濟成長,反之亦然。目前的警訊是,在台灣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持續上升的狀況下,對中國大陸及東協6國的出口似乎出現停滯或衰退,此現象警示台灣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所設立的海外工廠,與台灣上游原物料廠之間的生產分工,出現了斷鏈的危機。其原因,在於台灣無法參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無法藉由洽簽區域貿易協定調降關稅,降低非貿易障礙。雖然目前TPP或是RCEP並未完成談判,然而亞太地區中,東協加中國大陸早已形成自由貿易區,並進一步推動升級版加深彼此的經貿互動,其開放幅度較兩岸ECFA為大。反觀東協各國因為中國大陸的優惠開放,與中國大陸逐漸形成區域內產業聯盟態勢。對比台灣,除了資訊產品受到《ITA協定》免關稅的保障而享有與各國平等的關稅環境之外,台灣其他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及東協國家,都面臨比其他國家關稅為高的壓力,產業競爭力因而下降。在東協或是在中國大陸的海外台商,在微利降低成本的考量下,被迫改用區域內免關稅的上游原物料替代台灣中間財及原物料,進而造成台灣出口至中國大陸及東協成長停滯或衰退的現象。以紡織品為例,台灣化纖產品外銷越南仍有關稅,然而台商越南廠若從中國大陸尋得品質雷同的台商進口化纖產品,將可馬上節省關稅成本,顯示中國大陸與東協形成自由貿易區後,對於台灣化纖業者將有衝擊,並導致台灣在東協及中國大陸市占率因而逐漸下滑。面對《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即將完成談判、陸韓FTA生效、RCEP積極推動,台灣除了積極尋求加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途徑以降低關稅之外,別無他法。台灣除了盡速推動《兩岸貨品貿易協議》以全面降低兩岸之間關稅之外,兩岸應盡速尋求同時加入TPP或是台灣加入RCEP的最短路徑,以確保台灣能適時搭上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列車,並透過加入TPP、RCEP等區域經貿組織,進一步解除台灣在亞太地區面對較高關稅的壓力。期盼在兩岸努力消弭關稅及共同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同時,國內兩黨戮力凝聚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亦須開放市場面對全球的勇氣與共識。唯有持續開放,突破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困境,將觸角伸至世界各地,才有機會解除台灣出口停滯或衰退的危機,在持續朝向經貿自由化的過程中,掌握全球市場商機。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取得公平貿易,在國際市場有自由競爭的機會,尤其是重中之重。
84632A8D229B9B03
留言列表